第447章 破锋八刀-《都市唐少》


    第(2/3)页

    战后,日本6军开始进一步加强对普通士兵的白刃战练习,同时,针对日军士兵特点的“铳剣术”技战术动作的研究也得到了一定的展。

    19o4年在上海,日本军事剑术队与英国皇家海军刺枪团的对抗性表演中,日本方面经过精心设计的无懈可击的单兵刺枪术曾给予在场的各国观察员以深刻的印象。

    与西方列强相比,日军将所谓的“精神力”和意志的作用被提高到了一个不切实际的高度:强调进攻精神,把精神力作为战斗力的主体;认为以刺刀突击才能取得最后的决胜,因此“以肉搏战制胜”的观点在当时的日军高层中大行其道。

    这固然是因为日本与当时的西方列强相比,工业和经济实力仍然相对落后;但军部高层对6军火力的进步对作战的影响没有足够的熟悉,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19o5年日俄战争的惨胜,使日军片面的依靠所谓的“白兵突击”,对于射火力可以改变战场形态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此外,一战中欧洲战场残酷的堑壕攻防战,对于日军来说并没有直观的熟悉;欧洲人眼中的“大战”,对于日本人来说只不过是在亚太地区几场“轻松的胜利”而已。因此在昭和7年的步兵典中,仍然强调“充溢的攻击精神可以凌驾与物质的威力之上”

    白刃战的残酷性,主要表现在战斗中,阵亡者的比例通常要远大于伤者的比例。

    早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就有人曾以军医在临床时,“很少看到刺刀伤,除了偶然的情形以外”为理由,论证“在未来战争中刺刀的地位会完全被推翻”

    与一般的火力战不同的是,白刃格斗阶段时,敌我双方的交战距离极近。

    在面对面的交锋中,刺刀等冷兵器所造成的伤害,更多的集中于胸腹部和喉咙等人体要害部位。在这种情况下,被刺中的战士即使未当场死亡,也会由于流血过多而性命堪忧,很多伤者实际上在撤到后方之前就已死亡;此外,在近距离作战中,只有控制战场的一方,才能有效的收治和救助伤员;这些可能就是为什么军队的医疗部门很少有刺刀伤案例的原因吧。

    台儿庄战争中,以广西军为主力的中**队最终打垮了日军的精锐师团仙台师团,就是其实力最好的体现。

    另外一支擅长白刃战的****部队,则是隶属西北军序列的29军。早在193o年的“中原大战”时,29军的“大刀队”即已名声大噪。

    在1935年的长城抗战期间,喜峰口一役更是大振民心士气。流传下来的西北军刀法“破锋八刀”可能就是他们最好的诠释了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