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阎硕的要求-《重生歌坛之隐神》
第(1/3)页
阎硕在华夏娱乐圈的地位是超然的,就是因为他毕生都在为华夏娱乐圈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十岁不到时他有幸见证了华夏的立国,到了而立之年,他又经历了混乱不堪的十年动荡。自那时起,阎硕便致力于寻找华夏流行文化的出路。
那时候因为闭关锁国,华夏几乎不与外界接触,所有流行文化都靠大家摸索。而仍处于偏左的思想观念下,那时候的流行文化还是“建设”、“先进”、“标兵”为主导的荣誉激励阶段,歌曲无外乎“爱国”、“勤劳”等口号式题材。
而这一切,从1979年末的一次会议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一个早已远离这个年代的名词。
当民众的收入和其劳动付出正式挂钩时,华夏的第三产业真正迎来了一波春天。而从第一首华夏自已人创作的、以“爱情”为主题的歌曲面世起,华夏流行文化便开始经历着一波又一波的冲击。
改革,自然会将参与者分为保守派和激进派,而流行文化的改革也不是悄无声息、潜移默化的。那时候民间几乎没有文艺创作者,所有华夏原创文化产业都把握在以华夏文化集团为核心的创作班子中,而传播途径也极度单一,除了电视(中视一套、二套)外就是广播电台。
阎硕在那个年代时就力主开放思想的方向,但也因为太过激进而被打上了“文化腐败分子”的标签,最落魄的时候甚至一度被一撸到底,变成流行歌曲界的“无业游民”。
经历了五年多的沉寂,阎硕修身养性同时也冥思苦想,终于被他找到了“曲线救国”的方法——
你们不是说我激进吗?你们不是嫌我写的歌过于露骨吗?好!那我写主旋律歌曲总行了吧!
阎硕的才情在当时的流行歌曲界那可是数一数二的,几首歌颂祖国大好河山、歌颂军旅生涯、歌颂建设、歌颂教师……阎硕保证了他的高质高产,而主旋律歌曲也让他重新回到文化创作中心,并把地位牢牢巩固。
有了权力和话语权后,阎硕一刻不停,即刻开始提出并主导引进了当时港岛、台岛的流行歌曲。这些流行歌曲正如他所期望的,在不到一年时间便极大冲击了华夏的传统文化观念,并被当时的年轻人广泛喜爱。
原来,那些优美动听的爱国歌曲并不能解决一个人情感上的迷惘和困惑,反倒是被批评为“靡靡之音”的流行歌曲才是真正唱到了每个人的心坎中!
文化的传播是无法被封锁的——华夏两千年的悠久历史早教会了我们这一点。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华夏家庭的购买力也稳步上升,除了保证生存的日需品外,华夏城市中的很大一部分家庭开始有了闲钱,可以选择性购买提高生活品质的电视机、收音机甚至是当时最流行的随身听。而随之而来的“计划生育”政策更是加速了文化产业的扩张——每家一个孩子,当然要尽可能在物质上满足他们。
于是,阎硕就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盒子——港岛、台岛的流行歌曲和龙潇潇、李采儿等一批著名歌手的声音汹涌而入,仿佛就在一夜间响彻神州大地。
几乎同一时间,华夏各地的唱片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结果。秦朝、北方、时代、环宇等拥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磁带公司开始陆续发力,刘子良、孟子巍等一大批前沿制作人走进人们的视野——这些中坚力量,渐渐形成了华夏最早期的流行音乐格局。
若非当时的传媒体集团“及时”地站出来大拖后腿,阎硕很可能带领这一批公司冲出了华夏!
所以传媒体在这时期内做了不少不光彩的事,直接导致了90年代中后期整个华夏流行歌坛的倒退,也让阎硕的伟大文艺复兴计划破产。
现在他老了,早已没了当年的雄心壮志,但是他这一生最希望看到的,还是华夏的流行乐坛能够走进世界的视野、华夏的民族文化能够以流行音乐的方式影响世界。
“堵不如疏,特别是在文化产业方面,这句话非常正确——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情感发泄、正能量的传递,都需要潜移默化的方法和途径,而影、视、歌曲、综艺和书籍都属于这一范畴,但不能说教、不能严肃。
而文化之所以能够达到修补世界观这种效果,除了内容外,还在于它的流行性。而这,才是当下华夏文娱、文化创作者和他们的作品亟待提高的能力。”
阎硕这一辈子从未怀疑过文娱类产品的“流行”元素——因为只有先流行,才能广传播。
……
“江小子,我问你一个问题,如果你的回答让我满意,那我就给你指个阳光大道——别说三个,你把全华夏适龄妇女都娶回家也一点问题没有!”
江清川倒抽一口凉气:
“阎老,你别坑我,反革命的事我可不干!”
“反革命……”阎硕一口气差点没上来:“你想哪去了?”
“不是最好……”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