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九章 双方的纠结-《清末枭雄》


    第(3/3)页

    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爵士更是在两天内,连续和帝国外务部大臣宋关前进行会谈,甚至一度请求觐见帝国皇帝林哲,不过却是没能获得批准。

    帝国虽然不是满清,抗拒和外国的交流,皇帝不愿意召见那些外国公使,但是帝国同样不是那么小国,帝国皇帝不是你相见就能够见的。

    威妥玛前几年开始是英国驻华参赞,1866年的时候前任英国驻华公使阿礼国爵士因为四国条约的签订而备受英国国内的指责,最后在1866年底就是被迫主动辞去驻华公使职务,随后这一职务由威妥玛接任,随后获封巴斯勋位。

    此人上任后,一方面是吸取了阿礼国强硬对华策略的教训,转移保持克制,争取和平为主,但是另外一方面,他却是多次写信回国,提醒英国国内帝国的各方面的实力正在快速膨胀,以后必然会成为英国在亚洲的巨大威胁,希望英国国内能够重视中国的威胁,并做出相关的反应,比如说加强东印度舰队的实力,在下缅甸保持一支庞大规模的陆军部队等。

    现在突然出现的宁国乱局,乃是他上任以后遇上的最大挑战。

    林成庭刚死,他就是拍了电报回伦敦,称林成庭的死极有可能引发宁国局势的动荡,甚至可能引发宁国的内战,而后极有可能引起中英两国之间的战争,希望伦敦方面做好相关的准备。

    但同时他也表示,他会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

    相对而言,威妥玛爵士要比阿礼国更加理性,也更加清楚认识到了帝国进行工业革命以后的实力增长,但是正是因为这种理性认知,所以他对帝国是充满了戒备,甚至多次要求伦敦方面增强东印度舰队的实力。

    相对来说,这样的人,要比阿礼国爵士对帝国更具威胁性。

    这从这两天的会谈就可以看得出来,威妥玛爵士一方面不断的重申中英和平的必要性,中英国际贸易的给两国所带来的利益,希望中方和己方一起保持必要的克制,以避免战争的发生。

    但是另外一方面,他却是直接给出了战争威胁,称如果中国方面派兵进入宁国,那么无疑是违背了中英两国当年的‘中英缅甸事务谅解备忘录’,英国方面将会认为中国已经撕毁了该条约。

    到时候英国方面必然会针锋相对,同样会派兵北上宁国,并宣称英国在仰光驻扎有至少三万人的兵力,而且随时还可以从印度增援至少五万人以上的兵力。

    而且东印度舰队也已经进入战备状态,随时可出击中国沿海海域。

    简单来说就是,一旦帝国出兵宁国,那么英国将会毫不犹豫的对帝国宣战!

    这种妥协又带着强硬的态度,也算得上是英国对帝国的矛盾态度的一种表现,想要和平但是又不愿意妥协,但是发动战争的话又是得不偿失,总是是在和平和战争之间纠结。

    反过来,其实帝国对英国的态度也是差不多这样,一旦有冲突了,这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

    而正是因为双方都有着这种纠结的态度,才会使得宁国那边的局势都已经失控了,中英两国甚至都做好战争准备了,但是谁都不敢轻易真正地挑起战争。(未完待续。)      笔趣阁手机端    http://m.biquwu.cc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