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教坊司除了管理管理民间勾栏音乐及在籍乐户外,还担有外廷、宴会、礼仪乐舞、戏曲的排练和演奏。今日献俘大典,也需要他们演奏衬托气氛。 技艺精湛的乐师如锦衣卫一样跑步行进在御道上,手持各式乐器,跑到锦衣卫处,分为两列,在御道左右两侧,紧挨着锦衣卫的队伍,往后站。 接着,官员陆续就位。 首先是负责大典的鸿胪寺和礼部官员,有两位高大魁梧的官员,担任赞礼官员,站在午门前,东西相向而立。 六部及在京主要官员数百人,以及在京城的一些番邦使者在午楼前,御道之南,按照文武分为两排,文臣在东侧,武官则在西侧,像上朝一样排列。 官员之后是负责献俘的将士。 负责安保的锦衣卫、厂卫还有京师三大营的精锐将士,足足五千余人在午门至东华门之间分列警戒。 被邀请参加献俘的里正、乡绅还有老人的位置要远一些,在东华道了,只要遥遥的看到午楼。 至于围观的百姓,则就更远了,他们脸午楼、午门都看不到,只能在西市街那边。再往前就有厂卫、三大营的将士设立拒马警戒,不允许他们向前了。 当天际第一抹晨曦出现,献俘大典就正式开始了。 刘牧等浙军将士押解着四百多倭寇俘虏至东华门,交接给三大营将士继续押解。 拉开了献俘大典的帷幕。 三大营的将士押解着四百多倭寇俘虏从东华门走出,一个倭寇一个镣铐,浩浩荡荡数百米。 街道两边看热闹的老百姓围的里三层外三层,密密麻麻,数不胜数。 看到三大营的将士押着倭寇俘虏走出,围观的群众顿时沸腾了。 倭寇俘虏穿着红衣囚服,带着红帽,准确的说是赭衣,并不是影视剧中常见的白色。 之所以用赭衣做囚服,其实很简单,因为囚犯还不配用白色囚服。 隋唐以后,服饰颜色被赋予的等级制度高度强化,你是什么身份,那就穿什么颜色的服饰,不能乱穿,乱穿就可能僭越,这是犯法,要受惩罚的。比如,五品官可以穿紫袍,六品官及以下的官员穿红、绿衣袍,而皂吏只能穿青色,平民百姓则只能用白色,所以才有白丁的说法。 囚犯地位比老百姓低的多,他们只配穿比白色还低的服饰,也就是囚服。 囚服是最末等的衣服,用赤土染成赭色,好染色,又耐脏,一茬茬囚犯可以接着穿。 街道两侧有维持秩序、负责安保的厂卫和三大营将士,他们一边维持秩序,一边严肃的大喝: “囚犯还要至午门献俘,一律不得投掷烂菜叶臭鸡蛋等秽物!违者严惩!” 第(2/3)页